行業新聞
君聯硅藻土 > 新聞中心 > 行業新聞 >1.線上線下價格差不足8%
在向屹教授的研究報告中,他根據國家統計局關于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編制方法所選取的7個行業大類(食品、煙酒及用品、衣著、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、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、交通和通信以及娛樂教務文化用品及服務)得出全行業線上線下價差指數為0.9201,這意味著對于全行業平均水平來說,線上線下商品的價格差只有8%不到。
這一比例與電商所鼓吹的線上商品要比線下便宜30%左右的論調大相徑庭。
2.啤酒、手機、洗衣機和微波爐線上購買或更貴相對于線下購買,網購的優勢主要還是體現在便捷性上,尤其是啤酒、軟飲飲料、洗衣粉、洗發水這一類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相對比較高,線下搬運起來又費時費力的商品來說,線上的價格普遍較高但購買者仍然愿意選擇線上購買。
而像牛奶,同樣是飲料類但由于受限于保質期和安全因素,線上的價格會比線下便宜,與之相同的還有大米。
綜上所述,之所以造成線上商品價格優勢不再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:
其一、廠商在定價時非常理性,他們早已摸透了產品的市場特點。對于消費者忠誠度、競爭廠商問題、產品的市場結構和特點等問題,廠商早已吃透,綜合考慮后決定商品在線上和線下的定價。如果消費者盲目地認為在網上能淘到更便宜的商品,那就難免自己騙自己了。
其二、從營銷成本角度上考慮,商品線上線下的差距已不明顯。向屹教授采訪了中歐諸多校友,了解到,目前商品線上銷售的營銷成本已占銷售額的30%,這一百分比基本等同于在傳統的線下渠道進行營銷推廣的成本。通常來說,線上營銷的成本涉及到渠道引流費、產品上架費、客服人力成本、服務費等多個方面,而且物流和反向物流的費用、退貨的管理成本等費用并未納入其中,因此,以往號稱剝離中間環節,讓消費者直接成本價購買商品的網購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。
此外還指出,為了保護品牌,有些商家往往會有意識地將線上線下銷售的商品進行區分,換句話說,線下賣的不一定放上網,這一點在服裝行業和紡織業尤為常見,這也是男衣、男褲、男鞋、女鞋等品類線上線下商品匹配度低于20%的原因。